close

大補特補,胎死腹中

據某報報道,一孕婦妊娠期間大補特補,滿心想生個健壯兒,結果物極必反,胎兒被她滋補得過大,未足月就死在母腹中。原來這位孕婦懷孕後,買了大量營養方面的書,每天照著書不停地吃,什麼魚肉蝦蟹、蛋禽果蔬,健腦的、補鈣的,頓頓不少。一個月前檢查時,醫生發現她的孩子比一般妊娠足月的胎兒都大,這位准媽媽很高興,以為總算沒有白補,她的孩子也一定比別人的孩子健康聰明。沒想到離預產期還有一周,胎兒卻出現異常,胎動消失,到醫院一檢查,胎兒已死亡,據推測胎兒體重已達6千克。

看了這則報道,使我想起一句俗話: 「孕婦一張嘴,餵養兩個人。」的確,懷孕以後,孕婦的飲食除了滿足自身的營養需要外,還擔負著為胎兒不斷生長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的任務。因此,婦女懷孕後總會努力增加營養。在物質生活豐裕的今天,不少孕婦更是拚命吃、拚命補,以求懷胎十月後生個健壯聰明的小天才。其實,不合理的營養結構既不利於孕婦的健康,也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。

孕婦死亡原因之一, 「巨大兒」造成的難產
孕期營養過剩或長期攝入熱量過高的食物會引起孕婦肥胖,進而導致糖尿病、高血壓,還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;在胎兒方面,常可導致胎兒過大(指胎兒出生時體重超過4千克者),甚至是胎兒發育異常。據統計,我國孕產婦死亡率為0.488%,其主要原因是由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引起的。

另一個原因則是 「巨大兒」造成的難產,引起產婦產後大出血。近年來,孕婦由於營養過度而致胎兒巨大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。

孕期維生素過量,嬰兒易致維生素相對缺乏症
有些孕婦從書本上看到維生素A、D和鈣的缺乏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,而且在懷孕期間孕婦對此的需求量亦有所增加,於是就把魚肝油、鈣制劑作為 「孕期補品」而大量服食。事實上魚肝油、鈣制劑並非「營養補品」,更不會多多益善。魚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。如果維生素A或維生素D攝入量太多,會出現維生素A中毒或維生素D中毒,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均有影響。

有些孕婦在懷孕期間服食大量維生素C,或因妊娠反應等原因而大量服用B族維生素,使得胎兒在母體內習慣於處在高維生素狀態,並對此產生了依賴性,當胎兒一旦出生,維生素的來源不如在母體內那麼充足,嬰兒就會產生維生素C或B族相對缺乏的症候群,引起壞血病以及出現容易興奮、哭鬧不安、眼球震顫甚至反覆驚厥等症狀。

節食、戒口,母嬰同患營養不良
然而,懷孕婦女也不能因為怕營養過剩影響胎兒發育、怕胎兒長得過大造成難產、怕孕期發胖影響自己產後體形的恢復而節制飲食。

節制飲食和諸多戒口會造成與營養過剩、盲目進補相反的另一極端 ——營養不足。營養不足同樣對母體和胎兒十分有害。俗話說:「先天不足,後天難養。」營養供應不足,胎兒會出現生長發育障礙,甚至早產、流產、死胎。對孕婦自身而言,營養不良會引起貧血、體弱多病,在妊娠晚期則容易發生妊娠中毒症。

孕期均衡飲食,母嬰健康
因此,懷孕期間必須科學地、合理地、適時地調配營養。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是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,對營養的需求也有一個由少到多的過程。例如,妊娠3個月時,胎兒的體重只有20克;6個月時,增加到500克;8個月末為1500克;出生時一般為3000克。可見在妊娠早期(頭3個月)胎兒生長相對較慢,孕婦保持平常的均衡飲食,略有增加即可。以後,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,胎兒生長發育加快,各器官、系統逐漸形成和成熟,對營養的要求亦逐漸增加。

在懷孕4個月以後,每日至少供給熱能9.64~10.46兆焦,這些熱能可在飲食總量中獲得(1千克大米約產熱14.8兆焦,1千克麵粉約產熱14.7兆焦)。孕婦應避免飢餓,在每天進食的食物中,不僅要有碳水化合物(糖、五穀等,每天約350克)作為熱量的主要來源,而且應保證有充足蛋白質(每日約需85克)和脂類(每日約需65克)的供給。

至於維生素、礦物質等其他營養成分,本來就可從日常食物中獲得,在妊娠期間孕婦食物已適量增加的情況下,它們也會相應增加。因此,只要孕婦不偏食,日常均衡的飯菜水果供應,完全足以提供孕婦自身的營養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,故一般無須再特別添加。如果個別有特殊情況,亦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進行補充,切不可自己盲目亂補。

通俗地說,調節孕婦的營養,是既不要讓她和胎兒餓著,也不要撐著。

(文章來源:家庭醫生醫療保健網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g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