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個月的幼兒期與嬰兒期寶寶的差異

體重增長緩慢

相對於身高來說,體重增長緩慢,在未來的幾個月裡,體重都沒有明顯的增加。 進入幼兒期,寶寶已不以乳類食品為主了,肌肉和骨骼生長更迅速,皮下脂肪不再像嬰兒期那樣飽滿豐富。 從外觀上看,寶寶不再那麼了。 寶寶過周歲生日時體重是11千克,一個月過去了,寶寶體重可能仍然是11千克,甚至過去兩三個月,體重才增加幾兩。 沒關係,只要給寶寶提供了合理的飲食結構、保證寶寶的營養供應,寶寶身體就會健康地生長,媽媽不要著急。

體精細運動能力飛速發展

幼兒期寶寶,大運動能力進入緩慢、穩步發展階段,但在精細運動能力方面,卻會飛速發展。寶寶手的精細運動能力進步很快,有一位剛滿13個月的寶寶,竟然能用遙控器把電視打開,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我也難以置信。寶寶有無限的潛能,爸爸媽媽需要的不是如何想辦法去開發,而是給寶寶創造充分的條件和空間,順勢而為,讓寶寶的能力自然流出。

手眼協調能力增強 

在媽媽示範下,寶寶會把小珠子放進小盒。看起來,寶寶鬆手放珠子的動作有點笨笨的,鬆手前還要把手放在盒子上歇一會兒。如果媽媽要求寶寶把小珠子從盒子中拿出來,寶寶會聽從媽媽的指令,把手伸進盒子裡取出珠子。寶寶能夠配合媽媽伸出小胳膊和小腿穿衣服。但是,寶寶通常不能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上,總是不停地手舞足蹈,使本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做完的事情,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完成。媽媽可利用寶寶短暫的注意力集中,換尿布穿衣服,可在穿衣服時給寶寶唱歌講故事,當寶寶集中注意力聽媽媽唱歌講故事時,寶寶身體活動會減少,給寶寶穿衣服就容易多了。

生病頻率高,但大多是小病

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,爸爸媽媽會更多帶寶寶做戶外活動,到比較遠的地方旅遊。 還會帶寶寶去一些公共場所,比如動物園、遊樂場、電影院、戲院、百貨商場、超市等。 可能還會帶寶寶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做客,帶寶寶到親子課堂,和更多的寶寶玩耍,或參加一些開發潛能的訓練班。因此,寶寶生病的頻率可能高了,但大多是小病、爸爸媽媽無需過於緊張,一次次地跑醫院。

體格發育穩定,能力發育快速 

幼兒體格發育不像嬰兒那樣明顯,進入到了相對穩定期,發展變化比較緩慢。 但是,能力發展卻進入了快車道,常常叫爸爸媽媽毫無心理准備,感覺寶寶鬧人了。 十幾天前,寶寶還喜歡安穩地躺在媽媽的懷抱裡,現在卻要離開媽媽的懷抱,去探索未知世界了。

寶寶可以獨自站立了

到了這個月齡,絕大多數寶寶不再需要爸爸媽媽的攙扶或扶著其他物體,就能夠單獨穩穩地站立了。 部分寶寶還不能獨自行走,雖然可以向前邁幾步,但爸爸媽媽不在前面接著,寶寶可能會向前摔倒。有個有趣的現像:當寶寶摔倒時,如果爸爸媽媽不表現出緊張、害怕,周圍的人不大呼小叫而是平和地看著寶寶,用鼓勵而輕鬆的眼神望著寶寶;或乾脆若無其事地做別的事情,用余光關注著寶寶別出意外,寶寶就不會因為摔倒而哭鬧。 寶寶會自己起來,仍然表現出愉快的神情,不會懼怕再次摔倒,繼續樂此不疲地練習走路。寶寶會自己起來,仍然表現出愉快的神情,不會懼怕再次摔倒,繼續樂此不疲地練習走路。 相反,如果爸爸媽媽對寶寶摔倒表現得很緊張,寶寶就會哭鬧給你看,還可能失去練習的興趣。

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邁出人生第一步 

當爸爸媽媽牽著寶寶的雙手或單手時,大多數寶寶都能比較順利地往前走。當寶寶向前走的時候,全身都參與進來,小臉呈現出緊張的神態,小嘴翹翹著,兩眼沒有目的地望著前方,還常常由於緊張而流出口水。當寶寶能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,對走開始表現出異常的興趣,總是要掙脫媽媽的懷抱,下地走路,因為幼兒喜歡面對新的挑戰。幼兒的平衡能力是協調行走的關鍵,無論幼兒何時開始學習走路,經過6個月的努力,絕大多數都能比較順暢地獨立行走,並基本能夠接近成人的步伐。光著腳走路可以促進幼兒腳掌、腳踝和腿部的肌肉發育。 所以,盡量讓寶寶光著腳練習走路。

 

寶寶有了自己的主意 

寶寶不想吃的東西,媽媽很難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喂給寶寶。寶寶不喜歡的東西,會毫不猶豫地扔到地上。媽媽越是不讓動什麼東西,寶寶越要去拿。 這個時期的幼兒,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,遇到什麼都想嘗試一下。幼兒有了自己的願望和喜好,如果父母強烈干預,就會招致寶寶大聲哭鬧或者大呼小叫,這是幼兒表示反抗的方法之一。1歲以後的幼兒,開始逐漸有了獨立的思想和意願,如果父母沒有學會尊重寶寶,寶寶就會反抗。你的寶寶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乖寶寶不見了。父母好不容易掌握的養育方法,一下派不上用場了,父母突然覺得一切都變得復雜起來。於是,有的媽媽問:寶寶怎麼不可愛了? 其實,不是寶寶不可愛,而是寶寶在認識、情感、心理上更進了一步。

語言理解關鍵期 

有的寶寶能夠說出一兩個成人能聽懂的句子。大多數寶寶在1歲左右說出人生中的第一句話——這是成長的哩程碑。 在寶寶語言發展的最初時期,父母不要泛泛地和寶寶說話。比如,當寶寶鬧著要到外面去玩,而這時外面正在刮風下雨,暫時不能帶寶寶到戶外活動,父母不要說:寶寶是個乖寶寶,要聽爸爸媽媽的話。而是要具體地告訴寶寶:外面正在下雨,刮很大的風,現在不能出去玩,等到雨停了,我們再出去玩。 如果寶寶不理解媽媽的話,可以帶寶寶到外面親自看一看下雨的場面。這個年齡段的幼兒,絕大多數能夠聽懂成人一些話的意思了。 但是,大多數幼兒還不能用語言來回應父母,常常通過動作、手勢、聲音等表示他的意思。幼兒通過肢體語言,能做出一兩個讓成人明白的示意。

添加固體食物關鍵期 

寶寶已經進入幼兒期了,如果媽媽還不敢給寶寶吃固體食物,不但會使寶寶乳牙萌出時間推遲,還會影響寶寶咀嚼和吞嚥功能的發展,尤其是吞嚥和咀嚼協調能力的發展,導致日後吃飯困難。醫學上有這樣的例子,如果寶寶出生後一直不讓寶寶吸吮,寶寶一直都不會吸吮,這就是關鍵期的意義。幼兒在整個發育過程中,有幾個關鍵期,錯過了發育關鍵期,幼兒的發育就會落後,甚至停滯1213月。以後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,都難以達到應有的發育水平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1個月-幼兒期體格與體能的發育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體重、身高、頭圍、前囟

(1)體重。 

盡管1歲以後幼兒體格發育速度有所減緩,但在12歲的一年中,體重仍呈穩步增長趨勢,一年增長2.5千克左右。好動或吃飯不太好的幼兒,到了滿13個月的時候,體重可能不但沒有增加,還略有下降。遇到這樣的情況,父母不必著急,這是因為寶寶告別了嬰兒肥階段,身上的肉開始變得結實起來。 從外觀上看,寶寶會顯得比較瘦,肥嘟嘟的臉蛋不見了,嬰兒期的滿月臉逐漸消失了。如果寶寶在嬰兒期有倒睫的話,隨著肥嘟嘟的嬰兒臉的消失,倒睫就會不治而愈。

(2)身高。

與嬰兒期相比,幼兒期寶寶身高增長速度有所減緩,但仍處於生長發育的高峰期。幼兒期以後,體格發育開始逐漸進入緩慢生長階段。 到了青春期前後,又開始進入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期。12歲寶寶,年平均身高增長標準為:女孩10釐米左右,男孩13釐米左右。滿13個月的寶寶,身高與滿12個月寶寶相比,並沒有顯著的差異。有的寶寶身高顯著高於同齡寶寶,也有的寶寶身高顯著低於同齡寶寶,但並不意味著寶寶有疾病情況,身高與遺傳關係非常密切。

(3)頭圍。 

寶寶在嬰兒期,頭圍增長非常顯著,進入幼兒期後,頭圍的增長就沒有那麼明顯了。相對於身高的增長,頭部似乎不再長了,甚至顯得比以前還小了。 實際上,寶寶的頭圍並沒比以前小,還是在不斷地增長著,只是速度放緩了,身體比例越來越勻稱了。

(4)囟門。 

滿13個月的寶寶,前囟可能已經閉合。 但有的寶寶滿13個月時,還能明顯地摸到前囟,這並不意味著寶寶有病。囟門閉合存在著個體差異,有的寶寶囟門閉合較早,有的寶寶囟門閉合較晚。 不要因為寶寶囟門還沒有閉合就增加鈣的補充量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1個月-寶寶小手越來越靈活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扔小球

  寶寶能夠單手扔球,站著時,能把小球拋出100釐米左右;坐著時,能把小球拋出50釐米左右,但寶寶還不能把小球拋到指定的地方。寶寶看著一個方向,但球卻扔到另一個方向,寶寶手裡的球不能聽從寶寶指揮。拋物是身體的協調動作,需要大腦和整個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運動。

把手伸進瓶口

  媽媽把裝有小花球或彩色珠子、瓶口比較小的瓶子給寶寶玩,寶寶會把手指從瓶口伸進去,試圖把瓶子中的東西拿出來。可是因為瓶口太小了,無論怎麼努力,也取不出瓶子裡的小花球和彩色珠子。媽媽開始觀察寶寶:把瓶子丟到一邊不再理會?開始大聲叫?開始哭?抱著瓶子搖晃?翻來覆去地看瓶子?這些表現都有可能出現,寶寶的表現很正常。寶寶把瓶口朝下,希望小花球從瓶口中出來?如果你的寶寶有這樣的表現,那真令人震驚。

當寶寶遇到這樣的困難時,媽媽要及時幫助寶寶

      這不屬於代勞,也不會讓寶寶變得懶惰,不動腦子。對於這個月齡的寶寶來說,只要有取出瓶子中小花球的欲望就足夠了。媽媽可演示給寶寶看:把瓶子倒過來,口朝下,小球就出來了。然後再把小球放到瓶子中去,再倒出來,反復做3次,第4次開始讓寶寶做。要特別注意,寶寶容易把小花球或彩色珠子放入口中,會發生危險,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場,防止意外發生。發現響聲1歲以前的寶寶,搖晃帶有響聲的玩具,不能意識到聲音是搖晃的結果。1歲以後,寶寶會突然醒悟:原來搖晃玩具會發出好聽的響聲。但是,寶寶只是發現了這種現像,並不能理解這響聲是物體間相互撞擊產生的。所以,寶寶會搖晃所有他能拿到手裡的東西,如果沒有發出響聲,寶寶會感覺到很奇怪。

  爸爸媽媽可用小球和瓶子做這樣的演示:把小球放進瓶子,輕輕搖晃,再讓寶寶親自搖晃幾下。然後,把小球倒出來,輕輕搖晃瓶子,再讓寶寶親自搖晃幾下。慢慢地,寶寶就會明白這種現像了。幫寶寶演示,不同於幫寶寶做事,爸爸媽媽的目的是讓寶寶明白並發現一種現像,以此訓練寶寶觀察事物的能力。寶寶也能舉一反三,發現其他有趣的現像。

遊戲:取小球

  寶寶看到瓶子中有小花球,會隔著瓶子試圖把球拿出來。很快,寶寶可能就發現了取出花球的秘密:從瓶口取出來,因為球是從瓶口放進去的。寶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才智把球取出來了,父母要及時表揚,肯定寶寶的獨立創造性。通過爸爸媽媽的啟發,寶寶領會了,也把小花球取出來了,父母要肯定寶寶的領悟能力,要表揚寶寶的模仿能力。如果寶寶因取不出花球而哭鬧,沒了耐心,父母很快就把球取出來,這是比較糟糕的方法。不要讓寶寶養成用哭要挾父母的習慣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1個月-爬著走、走著跑、跑著跳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自由自在地爬著走

  1歲以後絕大多數寶寶都能夠自由自在地爬著向各個方向前進或後退,但還不會自由爬的寶寶並不少見,父母不必焦慮和擔憂,寶寶爬得晚,並不意味著發育落後。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:爬得晚的寶寶,會站和會走的時間大大提前。父母不要為寶寶一項能力發育慢而懷疑寶寶的發育有問題,更不要感到內疚,寶寶天生就具有這些運動能力,每個寶寶都會按照自己的發育階段和時間正常發育和成長起來。重要的不是千方百計地訓練寶寶,而是在寶寶成長發育的關鍵期,適時而恰當地為寶寶創造良好的鍛煉環境,提供有利時機,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成長中的寶寶父母對寶寶報以歡快的笑臉,投以鼓勵的眼神,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發育起著巨大的作用。

走路與父母訓練的關係

  大多數寶寶在12個月到14個月,開始蹣跚學走。是否能夠獨立行走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寶寶是否有走的意願。倘若寶寶沒有這種願望或一點興趣也沒有,甚至比較反感,爸爸媽媽就沒有必要鍛煉寶寶走路。寶寶所有能力的擁有都是基於生理上的成熟,只有達到某種運動的生理成熟度,才有表現這種能力的願望。爸爸媽媽所要做的就是給寶寶創造條件。寶寶所有的能力都不是爸爸媽媽逼出來的,也不是訓練出來的,如果寶寶沒有這種潛在的能力,沒有達到生理上的成熟度,爸爸媽媽再努力也訓練不出來。寶寶走路的早晚與父母訓練的關係並不是很大。走路有早有晚,每個寶寶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,9個月就會蹣跚走路的寶寶並不稀奇,到了2歲走不好的寶寶並非意味著發育落後。

  剛學會走路的寶寶可以有各種姿勢:有外八字,兩只腳向兩邊撇開。還有的寶寶剛開始走路時比較正,慢慢地出現了內八字。無論是外八字還是內八字,都是幼兒早期學習走路時出現的正常姿勢,父母沒有必要試圖矯正。隨著寶寶的長大,自然會像成人一樣正正當當地行走了。走著跑是寶寶走路的一大特點,媽媽常說她的寶寶還不會走就要跑。其實,這是寶寶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的緣故。當寶寶起步向前走時,慣性使寶寶向前衝,似乎和跑一樣。當寶寶能夠很好地控制身體的時候,就能穩穩當當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了。

用腳尖走路

  媽媽可能還記得,寶寶剛剛學站的時候,是用腳尖著地的。慢慢地,就開始用整個腳掌著地了。寶寶在學習走路時也是一樣,大多數寶寶都是用腳尖走路,一只腳可能還會有些拖拉,在媽媽看來像是跛行。這都不是異常的表現,隨著寶寶的長大1213月,走路會越來越穩,這些現像也就隨之消失了。如果媽媽感覺寶寶走路的姿勢確實有異常,可帶寶寶去看醫生。最好先把寶寶帶進去見醫生,讓寶寶在醫生面前走幾步,做一些必要的檢查,然後讓爸爸把寶寶抱出去,媽媽和醫生進行交流。這是我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體會出來的,寶寶盡管不知道媽媽在說什麼,卻能夠從媽媽的擔憂表情、沮喪的情緒中感受到一種不正常。這就是為什麼白天媽媽帶寶寶看醫生,並沒給寶寶扎針,可寶寶晚上會出現夜啼的原因。

蘿蔔腿

在寶寶剛剛練習走的時候,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的小腿發彎,擔心寶寶是蘿蔔腿,就帶著寶寶到醫院去看醫生。有的時候,不是媽媽看出來的,而是因為其他問題帶寶寶去醫院或接種預防針時,醫生說寶寶有蘿蔔腿。其實,嬰幼兒的小腿(脛腓骨)原本就存在著生理彎曲度,寶寶越小,小腿的彎曲越明顯。寶寶到了三四歲以後,脛腓骨延長,小腿就不那麼彎了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1個月-探索與不會規避危險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給寶寶更多自我鍛煉的機會

  1歲以後的寶寶,開始有創造性運動的能力。如果寶寶已經會走了,你就需要重新布置一下室內的擺設了。凡是寶寶能及之處,都不能放置有危險的東西。不能讓寶寶動的東西,要提前拿走。對寶寶有危害的東西,一定要遠離寶寶。如果你的寶寶還不會獨立行走,也不會心甘情願地被抱在懷裡,好動的本能越來越顯現出來。昨天還不具備的能力,今天可能就具備了。爸爸媽媽隨時準備迎接挑戰吧,寶寶常常會讓你大吃一驚,搞得你措手不及。用行動阻止寶寶觸碰危險物品、當然總會有一些不能讓寶寶動的東西放在寶寶能拿到的地方,這時父母該怎麼辦呢?當寶寶拽外露的電線,媽媽看到後可能會大聲對寶寶說:不要動,會電到你!如果媽媽並不用行動去阻止寶寶,寶寶對媽媽的命令就會充耳不聞。這個年齡段的幼兒,對媽媽說話的內容沒有更深的理解,寶寶在意的不是媽媽說了什麼,而是媽媽的態度和行動。如果媽媽在說不能動的同時,把寶寶抱離,或把電線移開,寶寶就知道媽媽的意思了。但是,媽媽的命令和行動,對寶寶並沒有長期的作用,用不了多長時間,寶寶還會去拽電線。這是幼兒特有的好奇心使然,生氣是沒有用的,媽媽需要做的是把不安全的東西撤離,不能撤離的,要妥善處理,防止危險事件的發生。

不要制止寶寶有創意的淘氣

  滿13個月的寶寶,會用積木搭東西了。這個年齡段的幼兒,不是為了搭建積木,而是為了欣賞推倒積木的感覺,那嘩啦的聲響,積木倒塌時那一瞬間的熱鬧場面,寶寶願意看到這些。從現在開始,寶寶一步步向淘氣走去,需要媽媽長出三頭六臂,來對付寶寶制造的凌亂和不斷發生的小事故。這是寶寶到了這個月齡的標志,寶寶鬧得讓媽媽漫天飛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。寶寶的聰明與才智都在淘氣中體現出來。爸爸媽媽需要做的,不是限制寶寶,而是蹲下來,和寶寶的視線在一個高度,仔細審視寶寶觸手可及的東西是否有危險,給寶寶一個安全的空間,讓寶寶盡情地玩耍。

  寶寶會把東西插在各種孔眼和縫隙中,這是有建設性的淘氣。所以,給寶寶買拼插玩具是不錯的選擇。把不同形狀的插片插進不同形狀的孔內,是訓練寶寶小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的好方法,同時也能讓寶寶認識不同的形狀。制止等於提醒這麼大月齡的寶寶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,就是你越不讓他做的事情,他越要去做。對於危險的事情,在他沒做以前,你若給予提醒,就相當於告訴他去做。媽媽帶著1歲多的旭旭來我家做客。酒櫃裡擺放的瓶瓶罐罐很快吸引了她,媽媽很認真地對女兒說:不許動酒櫃裡的東西!結果,旭旭把小手伸到酒櫃裡,抱出一瓶紅酒。媽媽馬上從沙發上站起來,大聲說:別把酒打了!話音剛落,媽媽還沒走到寶寶身邊,酒瓶已經從寶寶手中滑落,摔在地上。你看犯錯誤了吧,再也不許動阿姨家酒櫃裡的東西啦!媽媽抱起旭旭坐在沙發上,旭旭在媽媽懷裡掙扎著,大哭起來。我悄悄把酒櫃中的瓶瓶罐罐拿走,放到安全的地方,並放些對寶寶沒危險的東西。媽媽放開旭旭,旭旭停止哭聲,再次向酒櫃走去!對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,媽媽是否允許他這麼做並不重要,寶寶也不會領會,寶寶感興趣的是做這件事情本身。所以,媽媽告訴寶寶不要動的東西,相當於提醒了寶寶:那裡有好玩的東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g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